产品名称 |
粮食储存仓筒仓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产地 |
河南 |
功率 |
10kw |
加工定制 |
是 |
适用对象 |
谷物 |
自动化程度 |
全自动 |
为了科学储粮,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湖北省粮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明两年湖北省将基本实现市县储备粮准低温储存全覆盖,这也意味着湖北省储备粮将在两年内全部住上“空调房”。
储藏环境对大米等主要粮食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高温环境下,粮食代谢速度加快,其色香味受损,影响到粮食收储环节的粮食品质。为了守好“大国粮仓”,湖北一直坚持“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适应国有粮食企业能力提升和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需要,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并将高标准粮仓和准低温粮仓改造建设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对各县(市)下达准低温仓建设改造任务,逐年滚动推进,计划“十四五”实现全省国有中心粮库准低温(低温)全覆盖。
“改造准低温粮仓主要是对已建粮仓的墙体、屋盖、门窗等进行防水、防潮、保温和气密性改造,并通过冷源,将仓内粮食温度控制20℃以下,可以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生长、延缓粮食品质变质,减少粮食损失损耗,实现、绿色、安全、减损储粮。”湖北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湖北已完成省级储备粮仓和部分县(市)储备粮仓准低温仓改造,储备粮准低温仓库容达到63亿斤,切实提升了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
人勤春来早,春耕生产忙。2月15日,东安县鹿马桥镇泉水社区,到处是人们翻耕起垄、整理耕地的忙碌身影。
在泉水社区,职业农民郑善国可谓远近。今年52岁的郑善国,是泉水社区土生土长的农民。2015年底,他毅然放弃在外打拼多年的事业,回到家乡承包抛荒田,种植300多亩水稻。由于虚心好学、勤奋耕作、管理得当,他在2016年就实现盈利20多万元。
郑善国正在驾驶农机耕地。
尝到甜头的郑善国,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他说:“一定不能让祖辈留下的良田荒废在我们手中!”在当地党委、,特别是东安农村商业银行的鼓励和支持下,郑善国走上了职业农民发展之路。
2019年7月,郑善国注资100万元成立东安县宣泉种植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完善,由原来的6个成员发展到现在60多个成员,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种植户100余户。到2022年底,合作社拥有大型烘干机两台及仓容量100吨的粮食仓库2个,配置完备的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碾米机、榨油机等生产加工农机设备。
农民正在整地。
为了切实提升关键增产技术入户率,合作社大力推行统一整地、统一育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模式,开展“耕、育、种、防、收、烘、加工、销售”一站式生产服务,建成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600亩,粮食生产效益大幅上升。
截至2022年底,郑善国的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600万元,盈利80万元,郑善国成为“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2023年,郑善国承包耕地扩大到1600亩,成为全省有名的“种粮大王”。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区发改局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树牢“国之大者”意识,始终坚持以“粮安工程”为抓手,以收储保供为目标,推进“智慧粮库”建设,有效保障了金坛区政策性粮食的储备安全。
江苏薛埠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作为金坛区承担政策性粮食储备的企业,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9幢25个仓5.28万吨仓容的现代化标准仓库、400吨油罐、日处理400吨粮食的低温烘干设备及可停泊500吨船位的自有机械码头。储备公司薛埠库作为江苏省批“数字粮库”建设库点,多次对信息化系统和部分仓储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多年来的信息化运用和再升级,全面提升了粮食宏观调控水平,实现库点与国家、省、市平台的互联互通。
目前,政策性粮食库点对粮食收购、保管、出入库、检测等全流程业务均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全库作业流程信息化控制、远程数据交换和业务的过程留痕,全面提升了粮食保管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实现了“为耕者谋利,使食者放心,让满意”的服务宗旨。